桑黄多糖(PheuiIIuslinteus)是生于长桑树干上的一种真菌的多糖提取物,在免疫细胞的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提高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1ymphokine activatedkillerceils,LAK)的活性,本文将就桑黄多糖如何调节免疫细胞等方面作以简要阐述。
灵芝、冬虫夏草、蛹虫草、茯苓、猪苓、桦褐孔菌、桑黄、香菇等药用真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膀胱癌等不同种类癌症,抗肿瘤作用成分包括多糖、三萜、有机酸、醇类、酚类、甾体等,主要作用机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等,还可改善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有多成分、多途径的特点,抑制肿瘤效果多与浓度、提取部位及炮制工艺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以为临床运用药用真菌抗肿瘤提供参考。
药用真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且有副作用小或食药同源等特点。但目前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而复杂,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该文主要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真菌种类、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 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 11 个化合物,通过 NMR 和 MS 解析技术鉴定为 3α-羟基木栓烷-2-酮( 1) ,3-羟基木栓烷-3-烯-2-酮( 2) ,麦角甾-4,6,8 ( 14) ,22-四烯-3-酮( 3)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4) ,尿嘧啶( 5) ,尿嘧啶核苷( 6) ,4-( 3,4-二羟苯基) -3-丁烯-2-酮( 7) ,原儿茶醛 ( 8) ,inotilone( 9) ,inoseavin A( 10) ,phellibaumin E( 11) ,其中化合物 1,2,5,6 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 Cell Titer- GLo ATP 荧光活性检测法,11 个化合物对 41 株离体肿瘤细胞和 2 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 2 ~ 4 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 NOMO-1 和 SKM-1 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 2,3 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对 NOMO-1 的 IC50 分别为 0. 795 5,1. 828 μmol·L
桑黄,中药名,拉丁名为Phellinus linteus,其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其别名包括桑上寄生、桑黄菰、桑黄菇、桑臣、树鸡、胡孙眼、针层孔菌、梅树菌。现代研究发现,桑黄中包含铁、锌、钙、镁等10多种微量元素,还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氨基酸、芳香酸、脂肪酸、酶、幽醇类物质、落叶松覃酸、三萜类和黄铜等。桑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肿瘤、抗血管生成、抗肝纤维化、抗脂质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桑黄抗肿瘤的药物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根据很多文献研究报道,从桑黄中获得的提取物具有鲜明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深入研究及目前对于桑黄作用机制研究的前沿,综述分析桑黄对抗肿瘤生长作用以及优化桑黄提取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人体健康状态问题频繁出现,对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桑黄作为一种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可食用真菌,以其抗肿瘤、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等特殊功效成为功能性食品研发领域的新兴潜力品种。目前已经研制生产了桑黄酒、桑黄茶以及口服液等多种功能性食用产品,还可以作为特色食品添加剂的原料。研究表明桑黄含有多种药理成分,如多糖、吡喃酮类、黄酮、各种三萜类成分等,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桑黄醇提类取物和桑黄水类提取物是桑黄的首要提取物,桑黄水提物中桑黄多糖是其首要成分,三萜类化合物是桑黄醇提物中的主要成分,它们能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来提高癌症的疗效,减少癌症药物的副作用。此外,桑黄提取物还与肠道微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关系。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本文介绍了桑黄水类提取物和醇类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关系,然后探讨了桑黄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和肿瘤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桑黄作为一种药食两用型真菌,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多种功效。由 于桑黄珍贵的食、药用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该文将对桑黄在降血 脂及抗氧化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为今后在该方面的开发应用理清思路
肝纤维化是伴随肝损伤之后的一种病理修复反应 表现为肝内胶原纤维异常增生 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组织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都已证明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途径 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 采用适当的措施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抑制肝脏内过度表达的胶原合成能力 同时通过提高胶原酶的活性 促进已沉积胶原的消除 可以阻止肝纤维化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并引导其向正常方向发展直至完全恢复 因此抗肝纤维化对于治疗慢性肝病和预防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倍受国内外肝病学者们的重视 由于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极其复杂 临床治疗中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所以寻找疗效更为确切的药物 成为药学工作者致力开拓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根据多孔真菌科植物桑黄的药理特点 进行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
桑黄是桑属植物上着生的大型真菌,在隋唐年间中医著作中已被作为药物收录。在 现代发现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后,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体外实验及动物实 验表明,桑黄多糖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护肝、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酒精 中毒在西方国家占各种肝病病因的首位,在亚洲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病 因。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患者受到酒精肝病的困扰,而目前尚未有切实有效的酒精 肝病治疗药物
桑黄是一类大型珍稀食药用真菌,最早记载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中药学专著《神农 本草经》中的“桑耳”,“桑黄”名称最早出自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现代桑黄的研究起于二战后日本长崎女岛发现其对癌症的防治作用。